谁是纸上谈兵的主人公


对“纸上谈兵”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故事出自于《史记》,现在经常用来形容不懂的灵活变动,不会实际运用的人。
谁是纸上谈兵的主人公
赵括。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相近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用“纸上谈兵”来造句:
1、我就是纸上谈兵厉害,真正见过的东西少之又少。
2、我最讨厌那种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能力的人。
3、你怎么不早点提醒,现在纸上谈兵,你来玩个试试……
4、小子,你说的头头是道,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反正你又治不了。
5、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最后失了街庭。
6、若不论病之是非,而议药之可否,寒者畏其泄,热者畏其燥,医者纸上谈兵,胶柱鼓瑟,病者以耳为目,恶直好谀,则病必不可愈也。
赵括简介: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赵括熟读兵书,但实话说他缺乏战场经验,长平之战前的战争史料也不曾有记载!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