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老师常说这样的话“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其实是在说孩子们在小时候遇到一些困难是好事,这样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的能力,但是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还有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否则很可能会造成负面的作用。
如何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1.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例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她,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去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
2.父母主动与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让孩子得到了锻炼。
能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来自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的小事情。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锻炼磨砺着孩子,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吃苦。越是爱护孩子,就越要加强他的“吃苦”教育。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
3.在物质需求方面,不要过于满足孩子
耶鲁大学的教授研究发现: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过多的供给反而会让人比物质匮乏的时候更为失落。
哥伦比亚大学也曾进行过相关研究,认为家境富裕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物质滥用、焦虑、抑郁等问题,有些甚至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所以妈妈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方面,要做到节制有度。
4.有意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
困难与挫折对任何人来说,都在所难免。如果孩子走惯了平坦路,听惯了顺耳话,做惯了顺心事,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些困难和障碍。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知道,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与困不妨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培养孩子们的应对能力,并且使他们知道,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要经历挫折和困苦的。
5.鼓励孩子做家务
孩子从小不做家务,不利于培养勤劳的传统美德,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没人将来会希望自己的朋友好吃懒做,更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另一半。
让孩子从小学习做家务,不是为了让孩子替家长分担,而是为了让孩子有完整的生活体验,对孩子的身心进行全面的培养,增进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