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自信?
一、恰如其分的夸奖。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夸奖,不夸大、不贬低,实事求是的赞美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认可,在肯定中培养出明确的自信,勇敢的面对挑战和机遇。
二、避免比较“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孩子,缺点的另一面往往依附着优点,总爱反驳的孩子,蕴含着独立、思考、勇敢、辩论;爱搞破坏的孩子,拥有着创新思维、极强的手动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盲目地跟风和攀比,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面对选择的时候,孩子会有自己的意见,当他提出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否定和忽视,这样会让孩子因为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
四、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一个好办法。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总是在内心暗示自己,我不自信,而应该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很棒,我是可以的!我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五、改变形象法。
不自信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六、多运动。
自信就是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自卑就是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体育运动中,孩子不免要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当他想方设法克服难关时,就会给他带来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他觉得“我能行”,慢慢地,成就感越来越多,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
七、要加强和学校的联系。
家长要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情况,争取老师的配合。比如:请老师在课堂上多向孩子提问,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孩子在集体中受到锻炼,就能提高能力,克服自卑,增强信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