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人,会给我们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这种人往往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很多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自私的人,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难免会经历自私的阶段。为了解决孩子的自私,很多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孩子反而变得越来越自私。
怎么改变孩子自私的性格?
一、身教重于言教。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心理要健康发展,其实家庭环境的养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家庭环境中角色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很多人说,言传身教,其实更多的时候身教真的是重于言传。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很大,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或者模仿的对象。
二、适当地互换角色。
若是孩子经常对分享说“不”,家长可以和他进行角色互换。互换角色的情景,可以让孩子懂得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这时我们不妨晓之以理,让他明白分享是可以带来快乐的。
三、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庭中,每个成员有权利也有义务,父母不能把孩子放在享受的位置。主动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家务,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是孩子在看到父母做家务的时候,主动地帮助父母,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的同时,会慢慢懂得家庭中的成员要学会分担,谁都没权利要求别人伺候自己。
四、支持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要鼓励孩子与他人共享所喜爱的物品。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群策群力完成集体活动任务,是克服自私的好方式。让孩子感受为集体做事情的成就感,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获得成就感之后的表达,和孩子一起体会这种团结互助的快乐。
五、不要过分宠爱。
家长如果不想让孩子变得自私的话,那么就一定要记住,千万不可以过分地宠爱孩子。虽然我们应该爱着孩子,但是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把控住“度”,爱孩子并不代表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更不是为孩子无条件地去做某些事情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爱孩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让孩子变得独立,这才是我们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六、让分享变得有趣。
家长可以教孩子玩一些协作性的游戏,通过合作和共享让他慢慢达成目标。分享的学习不应给孩子带来太大压力,而是要让他在游戏中觉得这是一件有趣且快乐的事。懂得分享,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快乐,让他结识到很多好朋友,也能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好的交流。
孩子自私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一、孩子得失心重。
孩子之所以自私有可能是因为得失心重,当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孩子会开心,可孩子一旦失去了这样东西,立刻就会变得非常懊恼。对于他们来说,利益必须要被自己占领,而且不能让所有人侵占。
二、优越感作祟。
优越感也会让孩子变得特别自私,正因为家庭环境优越,孩子傲于常人,所以孩子总会觉得这一切都应该是自己应得的。他们不爱与人分享,更不愿意与人为伍,这些孩子显得非常高傲,难以接触。
三、独生子女的特殊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宠爱于一身,甚至垄断了父母的整个身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他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