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当孩子做某些事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给予及时的正面的反馈,多鼓励,少打击。哪怕孩子做得不是那么好,也要找到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而不是盯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不放手!
如何提高孩子内驱力
1、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信任
给孩子足够的“权力”空间,让他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让孩子拥有足够的机会和条件去探索他所好奇的事物,在过程中享受求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2、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交流
尝试去理解孩子在做事情过程中,会产生的受挫感受,不再因为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情而轻易对他发脾气,取而代之以理解与支持,真正去认可孩子在做事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努力,给孩子以肯定;当孩子需要帮助时,适时给予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强有力的后备力量而非“监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内驱力将得以不断地激发与强化,让孩子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我可以做到!
3、放大孩子的每次进步
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内驱力的激发都是循序渐进,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需要父母在与孩子设定目标时,进行目标拆解,即把一个大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这样便于在短时间内,发现孩子的进步,给父母也给孩子更强大的信心。对于孩子取得的进步,父母可以适度放大并加以鼓励,这样可以对孩子形成正向影响,更进一步激发孩子进步的动力。
孩子内驱力缺乏的表现
无法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有很多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是渴望有好成绩,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的,也希望能够在学校的社团有所作为,崭露头角,可是他们就是无法调动自己的力量去投入和获取成功,一边焦虑着急一边躺平放弃。这类孩子,似乎喜欢着什么,但还没有体会成功的感觉。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里体会心流的感觉。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喜欢打篮球,那么父母应该全力支持他的兴趣,允许他有充足的个人自由时间,或者征得同意后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兴趣班。如果孩子能在训练中进一步发展他的篮球技术,将兴趣(内在动机)与高专注力结合,他就能体会心流的感觉。久而久之,他就会发育出一种习惯于努力工作的大脑。
对于这类孩子而言,首当其冲是给他空间去做他喜欢的事情,当他的大脑十分熟悉心流的状态,最终当他找到一个学习或者职场目标时,他就能更快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其中。
只对学习以外的事情有动力
有很多孩子对于其他事情,比如手工、音乐、体育、美术等都非常积极,唯独对学业提不起兴趣。对于这类孩子,父母要先明白,只要孩子正在努力做他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就不需要担心,因为孩子们正在塑造一个最终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大脑。而父母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先做该做的事,才能做喜欢的事。
干什么都没有动力
有的孩子干什么都没有动力,他们仿佛压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他们通常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习惯于生活在一个狭窄的舒适区中。这类孩子通常拥有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他们认为自己犯错误是因为能力差,为了避免失败而不愿意踏出第一步。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引导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努力上,相信通过努力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