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上学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目录
-
孩子不爱上学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在对待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很多家长最头疼的莫过于孩子厌学,不爱上学了,好说歹说,没有一句是听进去的。有的家长甚至会对孩子进行打骂,威胁式教育,孩子可能会一时屈服,但带来的后果会是更加讨厌学习,厌恶学校。这种反弹往往令亲子之间的关系趋于破裂。
孩子不爱上学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第一,家长不要担心和着急。
孩子自己不想去学校,家长太过着急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相反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既然孩子不想去上学,那就暂时性尊重他个人的意见,让他自己去思考和想一下。家长不担心和着急,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想法:为啥父母对于自己不读书这件事不关心呢?自己是不是应该反思下自己的行为,在家待着无趣,还是去学校读书吧。
第二,根据原因解决孩子遇到的难题。
孩子不去学校了,自然是有原因的,家长根据孩子提出不去学校的原因,好好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学习压力大,跟不上课了,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降低学习压力,在学校被欺负了,不敢去,也要去解决一下,消除孩子的心理顾虑和担心,才是解决的方法。
第三,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有自卑感。
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心理:“我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被老是同学看不起,回家还要被父母责罚,我不想去上学”。家长也不要过多的责罚而是想办法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多鼓励他。
第四,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欺负和外界暴力的威胁。
一些孩子在学校比较调皮,爱欺负其他比他弱的孩子,如果发现孩子的油被欺负的行为应该立即告诉老师。还有就是受到外界暴力的威胁,比如说孩子被不发分子殴打、收取保护费等。告诉孩子如果遇到这类情况应该立即告诉学校甚至报警。
第五,学习压力大。
现在有很多孩子除了校园课堂外,放学了还要补习,周末还要参加培训班,造就了孩子过多了学习压力,导致了孩子对学习的恐惧感,感觉学校就像牢笼一样,将自己死死困在里面。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不要强制性地去给孩子报一些学习以外的培训班,除非孩子自己感兴趣,否则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压力,即使肯去,也是不情愿的。
第六,和孩子老师沟通一下。
如果孩子比较内向,根本不和自己交流,也不告诉自己不想去学校的原因,家长可以和孩子的老师联系一下,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最近表现,不去学校的原因,配合老师一块解决孩子不去学校的问题。
第七,让孩子的好朋友做孩子工作。
孩子正是上学的年龄,不去学校了,也不是办法,家长没有办法了,可以让孩子的好朋友来做一下孩子的工作,孩子和孩子之间还是有共同话题聊得,让孩子明白家长的苦心,体谅一下家长,不要太任性了,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的。
-
孩子不爱学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孩子不爱学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1、家长要提高学习兴趣
家长要经常读书、读杂志、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告诉孩子所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哪些新知识。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学习的兴趣,孩子就会受到熏陶。
2、鼓励孩子多尝试
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习兴趣,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可以先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孩子发现兴趣所在。
3、引导孩子体会读书的快乐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这样问:“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快乐。”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4、带孩子出去,刺激孩子好奇心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更广阔的世界产生向往,渴望获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那些点点滴滴的知识。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也许会使他爱上地理;让孩子学会剪报,也许会使他留意政治、新闻;让孩子看一些历史人文的纪录片,也许会让孩子喜欢历史。
5、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当孩子需要提高语文成绩时,家长不妨多买一些绘本故事送给孩子,陪孩子亲子共读;玩玩查字典、成语接龙、组词、讲故事的游戏,也能让孩子发散思维。当孩子需要提高数学成绩时,不妨先跟孩子复习课本知识,再从作业里挑出问题给孩子做,把作业当作辅导工具。
6、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长应当提供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时关掉电视,不制造噪音,有时候让孩子跟同学或邻居小朋友坐在一起写作业也是不错的方法。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孩子们变得认真。
7、制定合理的目标
结合孩子的现状,制定稍微高一点的目标。比如孩子时常考50分,那么鼓励孩子下一次争取考到60分。当孩子达到目标后,家长应该毫不吝啬地表扬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个好的成果。切忌设定太高的目标,反而让孩子感到吃力。
-
九岁孩子不爱上学用什么方法教育
9岁,也就是三四年级左右。在中国,有专门名词叫 “三年级现象”,在日本称为“九岁之壁”,西方叫做“儿童跨越卢比孔河”。为什么孩子9岁这年如此重要呢?怎么做才能把握好这个关键期,将孩子未来成长引导至比较靠谱的路径上呢?
九岁孩子不爱上学用什么方法教育?
一、建立网络、作息、学习等界限
如果孩子对使用网络,生活作息,学习等方面没有一个边界的话,黑白颠倒玩游戏,如何能重返学校呢?所以一定要帮孩子建立界限。
二、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与焦虑情绪消除
孩子不上学,在心理上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学习,面对学校老师同学可能会有焦虑的情绪,这些需要我们家长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与焦虑情绪消除,让孩子找到价值感,成就感等。
三、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等
不上学的孩子,在学习上可能受阻了,家长要学习引导孩子提升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与效率等,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自信心。
四、家长的认知思维,情绪控制,沟通技巧提升
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认知思维提升,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情绪控制,亲子沟通技巧提升,直接影响着亲子关系与孩子上学的引导。
五、学校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处理
孩子不上学,可能与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我们家长需要协助孩子处理好学校的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更好找到班级的归属感。
六、居家布置与衣食住行的调整
孩子的衣食住与居家环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睡眠,情绪,专注力等,这是从源头改善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精神状态。
孩子出现厌学,大多是孩子在学习时遇到了挫折。具体的情况呢?家长要和孩子沟通,是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还是在学校被老师训了心理不高兴?还是与同学有矛盾,不开心?还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畏难情绪?所以,一定要找出问题症结,才好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
-
孩子不去上学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到学校
当孩子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况时,家长们要帮助孩子找到确定目标、学习的动力,让孩子期待新环境里的老师和朋友,都会让孩子重新爱上这个环境,我们期待新生活,彼此牵挂着,这也是缓解孩子厌学最重要的事情。
孩子不去上学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到学校?
1、与孩子沟通
孩子不想上学,家长听了肯定特别生气,但家长首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降低自己的焦虑,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找出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看孩子有什么诉求和苦衷。
2、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与焦虑情绪消除
孩子不上学,在心理上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学习,面对学校老师同学可能会有焦虑的情绪,这些需要我们家长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与焦虑情绪消除,让孩子找到价值感,成就感等。
3、共情孩子
上学是孩子的本职,不想上学说明孩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长要换个视角,站在孩子立场想问题,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与孩子共同面对压力与困难。
4、多跟孩子聊在学校的快乐事情
全神贯注地倾听你孩子喜欢学校的哪些方面,告诉孩子无论他们喜欢学校的哪一方面,即使是不喜爱某一课程,他们也得学会适应和容忍,帮助孩子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发现他不喜欢的事情也有令人喜爱的一面。
5、引导孩子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能重新燃起他们内心自信的火种,他们都是完全可以赶上去的。
6、给孩子一些适当的空间
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我们也要给他一些适当的空间,让他自由地去发展,就像我们常人养花一样,花不是被晒坏的,花是被我们用水浇坏的。如果说我们一一味地去浇灌,给给予过多的关爱,那么孩子也会跟花一样,会感觉到难受无法呼吸。
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
一、父母干扰过多导致逆反心理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时喜欢干预,会陪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复习工作,但在一起进行的过程中总会在孩子背后指手画脚,会挑剔这个,挑剔那个,时间一长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会有跟父母对着干的心理。这时父母要孩子上学,孩子自己却偏偏不上。
二、父母干扰过多导致逆反心理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时喜欢干预,会陪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复习工作,但在一起进行的过程中总会在孩子背后指手画脚,会挑剔这个,挑剔那个,时间一长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会有跟父母对着干的心理。这时父母要孩子上学,孩子自己却偏偏不上。
-
13岁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
13岁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这个时候孩子厌学,家长不要盲目教育,而是要结合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去耐心引导孩子,并帮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是可以获得成就的,从而改变孩子心中对学习的不好的印象,让孩子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这件事。
13岁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
1、父母可以多多了解孩子的情况
13岁刚上初中,很多时候由于初中的课业比起小学而言更为繁重,所以孩子逐渐厌倦学习,这时候父母应该多多与孩子沟通。当然父母与孩子沟通期间对于孩子不要有过多的指责,毕竟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过多的指责只会让孩子对你越来越反感,到最后还是不会对你敞开心胸。
2、给孩子减压,增加学习兴趣
初中家长和老师最好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这样学习效率也会变高。学习兴趣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家长和老师可以培养厌学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喜欢上学习,从而逐渐消除孩子的厌学心理。
3、找到孩子的闪光点
多予以赞扬和肯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开始有厌学的现象,那么家长要做到,及时肯定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和表扬,满足孩子的自尊心的需求,面对学习差的孩子成长,家长绝不能一棒子打死,更不能讽刺挖苦孩子,要本着教育、细心、耐心地做厌学孩子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
4、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动机
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要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5、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要从小做起,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原则是可以指导,但决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责任感和独立性。
13岁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
1、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可能是因为它们认为学习不有趣,不能带来乐趣,没有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2、孩子缺乏耐心。孩子缺乏耐心,可能是因为它们觉得学习太枯燥乏味,无法专注,思维状态不稳定,学习难度过大,缺乏自信等。
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正确,会让孩子觉得学习很无聊,也会降低学习效率,从而导致孩子变得疲倦、厌烦。
4、孩子受到太多压力。孩子受到太多压力,比如家长期望太高,成绩要求过高,让孩子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
孩子不上学什么办法让她愿意上学
我们家长面对不上学的孩子首先不能着急,要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其次,家长要抓住重点,搞清楚孩子不上学的原因。最后,家长要帮助孩子解决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孩子不上学什么办法让她愿意上学?
1、理解孩子的压力
就像上班一样,大人偶尔也会产生不用上班就好了的想法,更何况孩子呢,再说现在学习任务大都很重,所以父母更要理解孩子,与孩子谈话时,尽量与孩子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上,不要一味指责孩子,而是应该正确引导,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孩子自己将来能更加轻松优秀。
2、与老师交流
除此以外,光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是不行的,因为孩子可能会隐瞒一些事情,所以父母不妨与孩子的老师交流一下,看孩子是否在学校中遇到了什么事情,只有彻底打开孩子的心结,才能让孩子重燃学习的热情。
3、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教会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赞美和感谢。当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家长要给予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冲突。
4、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道理各位都知道,在此不再赘述。
5、不要用分数约束孩子
考试分数只是衡量学习掌握情况的一个评估,也不是万能的。不要让孩子觉得是为分数学习,让他知道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6、学会给孩子减压
结合孩子的能力,对学习不提过高的要求,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帮助孩子减压。同时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使他们能自主地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孩子不上学的后果:
1、知识储备不足:上学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如果小孩子不上学,则会导致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应对未来的挑战。
2、没有好的思维能力:上学读书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如果小孩子不上学,则会导致思维能力缺乏,无法处理复杂的问题。
3、社交能力差:上学读书可以提高小孩子的社交能力,如果小孩子不上学,则会导致社交能力差,无法与同龄人交流。
4、缺乏自信心:上学读书可以提高小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小孩子不上学,则会导致自信心不足,无法面对挑战。
-
十四岁孩子不爱上学沉迷游戏怎么办
如果要问管教孩子哪方面最让人头疼,相信10个家长里得有8个说是“手机”,手机可以说是直成了很多家长的一块“心病”。手机,在一些场景下是学习工具,但是,如果引导、使用不当,就会变成“游戏机”。尤其对于十四岁左右的青少年影响极大,那么,十四岁孩子不爱上学沉迷游戏怎么办呢?
十四岁孩子不爱上学沉迷游戏怎么办:
1、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这些现象:地铁里大人认真地玩着手机,孩子在旁边跟着看一路,或者是大人一边催促孩子赶紧写作业,自己却在旁边忘我地刷着手机。
2、锻炼孩子的自主性,提高对手机“免疫力”。沉迷网络从而产生一些不良后果的,多是小学高年级到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如果孩子缺少自主性,就很容易会沉迷,因此,从小锻炼孩子的自主性对于预防沉迷手机游戏也非常重要。比如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从小选择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错了自己承担后果。如果家长和教师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
3、其实,预防孩子游戏成瘾的关键就是积极的亲子关系。对小学生来说,家长一定要学会给予孩子高品质积极的陪伴。这种必要的陪伴不是说每天必须要多长时间,而体现在生活中的各各细节中,尊重孩子,倾听孩子讲话,与孩子交谈,关心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一起做他们还做不好但是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技能获得自信的事情等。,他们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更容易偏向网络,因为在那里,他们是可以完全做主的。
4、如果我们担心的是健康,那么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手机屏幕对视力的影响,一起制定计划,每次玩多久,每天可以玩多少次。眼保健操、眼药水,要不要跟上?和户外活动怎么交叉?制定完规则谁负责监督执行?对孩子视力有影响,那对你呢?是要采取双标,还是共同遵守?我想家长心情为准则,今天10分钟,明天半小时,而且你玩影响视力,自己刷就是合情合理,孩子反抗,是个必然。
5、如果我们担心的是学习成绩。那么能不能开诚布公地就和孩子聊聊学习。你的期待是什么,孩子的现状是什么?期待和现状怎么平衡?怎样围绕提升学习成绩去制定目标和计划?至于游戏,是孩子休闲放松方式的一种,你是不是要干涉?如果她执行得很好,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学习任务,你是允许他自由安排其余时间,还是忙不迭滴再加一个学习任务?
6、如果我们是担心自己没有尽到职责。那么就去梳理一下,父母的职责到底有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另一半怎样理解?孩子又怎样理解?有没有以爱为名,去侵犯对方的边界?有没有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作是自己的枷锁?孩子打游戏这件事,最让你难受的是她玩,还是你忍不住又对她吼了?
手机到底有什么魔力?
1、短暂的快乐
现代社会孩子压力很大,背负了老师和家长太多的期望,他们会在成人的絮叨和催促中感到疲劳,这个时候手机就为他们提供了暂时的庇护空间,可以让他们得到短暂的快乐。尤其是内向的孩子,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尽情倾诉,极大地获得存在感,得到认同,这样就很容易深陷其中。
2、及时的回应
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只要按一个键,或者触摸一下屏幕,就会得到相应的回应,这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而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比如:爸爸在和孩子玩积木,却一直在打电话、刷手机,孩子的需求得不到回应。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场景里,父母不能专注地陪伴,那孩子当然更愿意去玩只属于他的手机了。
3、释放攻击性
攻击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对于孩子尤其是高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有许多攻击性需要释放,手机就成为一种孩子们释放攻击性的方式。他们会通过社交网页和朋友倾诉烦恼;会在线上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对战游戏;会看一些搞笑视频来释放压力。
4、关系的填充
实际上,很多孩子沉溺于手机的背后是各种关系的缺失: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孩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在手机中,他们能得到足够的人际互动和情感支持,现实中的孤独感在网络上得到了精神支撑。

最新文章
13岁小孩叛逆期大人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