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怎么相处


-
父母和孩子怎么相处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相处,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家里的氛围更是充满了“火药味”,很多家长都苦恼于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相处,要知道跟孩子相处也是一门学问,只有家长们掌握了如何跟孩子相处,亲子关系才会更和谐,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更顺利。
父母和孩子怎么相处?
1、尊重孩子,给他独立的空间
孩子无论大小,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他,信任他,把孩子看作与自己是平等的人,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强大的力量。
2、多建议,少命令
可能有时候父母习惯的,会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其实这样,爱无形于会让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坏习惯,要引导孩子和大人一起分享。对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要多建议他怎么做,而不是要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处理。
3、不要把自家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都是别人家的,可以引导孩子向优秀的孩子学习,但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贬低的一无是处,责怪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能干,有时间把孩子作比较,不如多花点心思来鼓励孩子,耐心的教导孩子,跟别人家的父母学习如何教育、培养孩子,自家的孩子更要用心教。
4、明确自我角色
家长必须要认清的问题是,在很多问题的解决以及孩子错误行为的纠正上,朋友这个角色都很难去完成的。所以和孩子相处过程中,家长要明确自我的角色,自己不是孩子的朋友和闺蜜,而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而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监护人。
5、多了解孩子的感受
我们所谓的和孩子相处的朋友模式,并不意味着是要完全成为和孩子没有界限感的朋友或者闺蜜,而是指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体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并不是无法沟通的。
身为家长,在孩子的相处当中自然是少不了权威的。这种权威不仅仅可以培养孩子敬畏感,也可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地去纠正与指导。和孩子相处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总归弊还是大于利的。
6、多倾听
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避免只有粗暴的批评和指责,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恰当的鼓励式教育不但能够增强亲子关系,还能够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7、做好榜样
为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家长就是孩子一生的楷模,育人先育己,只有家长有定力约束自己,这样去教育孩子的时候才会更有说服力。
-
父母与孩子怎么相处
父母与孩子怎么相处?
1、相互尊重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这放在任何关系里都适用。父母最好和孩子做朋友,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倾听孩子的话语,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但尊重是相互的,有一句说得正好: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2、相互理解
理解比尊重更近一层,儿时需要父母多去理解和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身心灵健康,当孩子成人懂事后,也要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和关爱,时常回家看父母,陪他们说说话,一家人聚聚餐等。亲子间的相互理解,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
3、爱、责任与义务
亲子之间的爱是与生俱来,也是最稳固的爱,有了爱就会有包容,从父母开始,培养孩子感受爱,学会包容。培养双方的责任意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责任抚养孩子,而父母老了以后孩子也有义务进行反哺。
4、在情中说理
个体存在差异,在相处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磕磕碰碰,因此,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共同维护,在一个家庭中,应该学会立下相处的规矩,灌输互相关爱和谦让的思想,让任何道理都在亲情的基础上谈。尤其是多子女家庭,更应该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少一些计较,如此,亲子之情会开美丽的花。
5、确立好边界感
这是非常重要但也是很容易被忽视掉的一点,父母和孩子之间是血脉相连割舍不断的,但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自由和相对独立的成长空间,血缘不能成为自我发展上的束缚。适当的距离不仅能产生美,还能促进个人成长。因此,父母和孩子要学会彼此确立好边界。
6、多了解孩子的感受
家长所谓的和孩子相处的朋友模式,并不意味着是要完全成为和孩子没有界限感的朋友或者闺蜜,而是指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体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并不是无法沟通的。
7、进行个人成长
父母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是进行亲子关系非常好的工具,很多时候跟孩子有冲突,大部分是源于父母自身的情绪不稳定,还有就是所表达的孩子收不到,表达的关心和爱,孩子感受到的是批评和嘲讽。
-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相处
叛逆期的孩子虽然会无理取闹,但是作为家长,还是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好好相处,教导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只有孩子充实了,才不会有过多叛逆的行为。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相处?
1、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总是以大人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孩子的某些行为。多多尝试和孩子沟通,看看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一个你不理解的问题,这样,你才能和孩子在心灵深处进行交汇。
2、多听孩子的想法
每一个家长都要倾听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内心,他有可能不愿意跟你讲,但是他会体现在方方面面。沟通是最好的灵药,无论之于大人,无论之于孩子。这一点有点类似于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就要多听孩子的想法。正确的、有道理的你可以接受,有问题的你可以尝试着告知孩子问题在哪。如果不沟通,那就永远没有进步的可能。
3、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4、关注孩子的情绪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心理,这甚至比学习更重要,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了解情绪由来的根源,陪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引导孩子用更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这样孩子的未来才会走的更远。
5、鼓励孩子多运动
科学证明,运动能提升孩子的学习力、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运动的孩子气质更佳,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交际能力。比如长跑运动,能提升孩子的耐心和毅力,再比如攀爬运动,能提升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等等。这不仅让孩子的身体健康,培养性格品质,还能帮助孩子发泄日常生活中积蓄的一些不满,从而让孩子心理处于更健康的状态。
6、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平时可以留心发现孩子的进步或者对什么感兴趣,引导孩子,家长可以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在家多看书,多去图书馆,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细微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与称赞。家长要多抱着体谅的心态,多一些耐心和爱,尽量做到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
叛逆期的孩子的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
这时候,孩子会表现得我行我素,我喜欢怎样就怎样。也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2、讨厌父母说得太多
父母们要知道的是叛逆期的孩子本身情绪控制上就比较薄弱,如果父母总是喜欢在孩子身边说得太多,在他们看来这是不信任的一种表现,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够很好滴对会对自己的时间、事情做出安排,对于父母的叮咛他们会觉得很烦躁,甚至会出现强烈的反抗情绪。
3、嘴里很少出现赞美的词
老是各种吐槽,老师、家长、甚至社会现象。他们会因为一个小瑕疵而否定整个事物或人物,并且抓住这点开启疯狂吐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有话语权了。
-
家长和叛逆期孩子怎么相处
叛逆期的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但父母作为成年人,一定要控制好情绪,不可对孩子大发脾气,只要等自己冷静下来后,才能更好的去说服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而且,能控制好情绪的父母,孩子一般也比较认可。
家长和叛逆期孩子怎么相处?
1、改变沟通方式
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不自觉的端起架子,总想在孩子面前留下一个威严的形象,在平日的沟通交流中总想给孩子灌输大道理,说教性质过于浓郁,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不想与家长聊天,尤其在叛逆期更是想着法儿的远离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注定是失败的,想要与叛逆期孩子好好相处,必然要改变沟通方式。
2、多些耐心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给孩子预留足够多的空间,不要总是想着干预孩子的成长。如果发现孩子的成长偏离了应该有的成长轨迹,父母是需要干预的但是也一定要注意方法。
3、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父母要尽量少干预孩子,尽可能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就算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对,也要把所有问题集中到一起,鸡毛蒜皮的小事尽量忽略,只选最重要的三四个问题,一个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谈一次。在谈的时候,千万不要长篇大论。只有说的少,孩子越会听得专注,才会用心去加以重视。
4、不要打骂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应该在打骂,或者采取冷漠的态度,而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对症解决问题。
5、对孩子要有充分的尊重
到了青春期,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时,父母不要再把孩子当作孩子看待,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另外,现在的孩子通过网络接收的信息量很大,孩子已经不单纯,有的孩子看问题甚至比父母还有远见。
6、适当给孩子人生建议
父母可以给子女一些生活建议,但他们不应该强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特别是一些偏执的父母,干预孩子的生活,只要孩子不遵循自己的意思,给孩子扣“不孝”“叛逆”这样的大帽子,甚至辱骂孩子,根本无法沟通。
-
父母应该怎么跟孩子相处
亲子关系一直都是家长们的课题,因为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家长都在抱怨为什么孩子跟自己不亲近,为什么和孩子相处这么难,其实,这都说明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父母应该怎么跟孩子相处?
1、学会倾听孩子的语言
小孩子说的话,很多大人是听不懂的,每当孩子饶有兴趣的想要跟爸爸妈妈说什么的时候,父母都是随便搪塞过去了。每次看到这种情况,都会觉得孩子好可怜,更为父母感到可悲。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语言,就算不知道孩子说什么,也要给孩子有所回应,否则孩子是会失落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重要,和父母的交流也就越来越少。
2、要想孩子改变,父母先改变
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不是与生俱来就会的。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
父母要想教育孩子,先要教育好自己。陪伴孩子成长中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成长。父母要不断内省,总结经验,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么看问题才是问题。
3、用孩子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用孩子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孩子听了不仅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认同,还会感到自己在父母心里的重要性。孩子是天真无邪的,说的话也是充满想象的,父母也要学会用孩子的语言来与他交流,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是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
4、站在对方角度理解孩子
与孩子相处,最好要做到心平气和,大吼大叫的家庭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只会让孩子对家充满恐惧,对外充满自卑。
无论孩子提出什么事情,都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出发点,这样,你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你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让他知道需要承担的后果和付出的代价,当你对孩子理解越多时,孩子对你也就越亲。
5、学会平等的和孩子相处
有些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太过于严谨,是很有威严的存在,孩子想玩个水都不允许,当然这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有距离感,不敢和父母交流。父母应该是亲切的,平易近人的,应该是孩子委屈或开心的时候第一个想要倾诉的人,所以学会平等的和孩子相处是很重要的,这是身为好父母的必修课。
6、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人与人之间最难的是沟通,最容易的也是沟通,沟通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善于表达自我的人,能够保持自信,也能有更多机会训练自己,让自己有很好的展示机会。
父母与孩子相处时,要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向外表达自我,展现自己的风采,提出自身的诉求,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很好的与孩子沟通。
7、爱、责任与义务
亲子之间的爱是与生俱来,也是最稳固的爱,有了爱就会有包容,从父母开始,培养孩子感受爱,学会包容。培养双方的责任意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责任抚养孩子,而父母老了以后孩子也有义务进行反哺。
-
父母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和相处
看着一手带大的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从无话不谈变得无话可谈,身为父母,好不烦恼。虽然难过,也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端正自己的认识和心态,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并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个好的开始。教育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家长放不下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一、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
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提高,叛逆的产生需要以上二者为基础。叛逆说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家长反抗的资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所以说,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二、叛逆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
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同一性的建立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同一性早闭”。这样的孩子未来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他们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当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三、叛逆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
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对更大的成长压力,他们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过程中会经历自我怀疑、混乱、矛盾与冲突,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怀疑,这加剧了青春期的情绪问题。
叛逆成为青春期孩子发泄不良情绪的一个途径。青春期的孩子如此敏感、情绪多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叛逆、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叛逆是对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
叛逆其实是孩子适应人际关系调整、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进入青春期之后,亲子关系发生变化,自主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在青春期顺利完成依恋到自主的转变,对孩子未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十分重要,叛逆则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父母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和相处:
一、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当家长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要承认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开始。家长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规矩,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认可之后,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叛逆了,起码程度不会更深。
二、要以叛逆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养角色和教养方式。
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叛逆问题,既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问题的解决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规则和做决定时会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听取并接受孩子的意见,会对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释,说明希望孩子服从的原因。
三、孩子叛逆是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孩子处在叛逆期我们家长应该多去认可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给他们自由,站在孩子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孩子达成有效的沟通,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个关键时期,给予孩子关心,信心!
-
初二孩子厌学怎么办父母必看
初中生厌学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从心理咨询接待中中学生厌学和辍学求助上升非常快,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这已不是一家一户的个案,而成为一个很典型的焦点,也是中学生和青少年成长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初二孩子厌学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学习是谁需要为了谁的问题。当下一个最大的可能学习不是为了自己求知欲探索欲而是为了家长和学校,这是厌学的根源。学习没了内在动机和自主自然也就失去了主动性和内在动力。
第二,帮助厌学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学业失败的消极与抑制性情绪中走出来,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强化内在学习动机。厌学的学生尤其需要学业胜利。积极的心理支持从师生关系入手,恢复和强化学习信心改善学业情绪,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尊重、接纳,肯定、确认、鼓励。爆炸一颗精神核弹,就有可能升起满天星。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即是行为自动化,一旦形成即可成为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力。
第四,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不但提升学习效率,更提升效能感。效能感又是强化学习动机的强化资源。
第五,帮助学生克服和排除来自内心的和外部环境的困惑与成长干扰,稳定学生情绪。安居方可乐业,安心方可乐学。
第六,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必须对接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而不是别人的需要。没有目标,一切行为都没有意义。伟大的意志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
第七,学习兴趣,兴趣是大脑兴奋点的重复。学习过程需要兴奋点,而兴奋点来自课堂情境,更来自精神与心理满足。
第八,父母良好的精神抚养是战胜厌学的利器,父母的高品质陪伴是战胜厌学坚强的后盾!
初二孩子厌学的原因:
原因一:孩子面对的学习课题变了。孩子在小学成绩还好,上了初中就逐渐差了。是因为小学的知识内容,不用太费劲成绩就可以差不多,而到了初中,学习导向变成逻辑思维性质,这就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学习,不是只靠“背”就能解决的了。
原因二: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压力。当没有获得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时,会逐渐的灰心丧气。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玩,吃好吃的,这是人的正常选择。当在一个地方获得不了价值感和归属感时,他会选择换个方向试试。只是孩子还小,他选的方向有问题。
原因三: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同龄人的陪伴。他要在朋友、同学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当这些缺失的时候,每天无精打采也是正常表现。因为他旺盛的荷尔蒙,无处宣泄啊。
原因四:家长可能还在用老方法教育孩子。上小学的孩子,需要家长保姆式的事无巨细的照料,但是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尤其是初中阶段以后,他需要的是一个教练。方法用错了,越管孩子,他的叛逆越严重。
原因五: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需求。这是他走向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锻炼自立能力的重要基础。

最新文章
13岁小孩叛逆期大人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