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迟到怎么教育


-
孩子迟到怎么教育
孩子经常迟到的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是非常烦恼的。为了避免迟到,有些家长渐渐失去了耐心,甚至变得狂躁起来,但就算如此依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那孩子总是迟到,家长该怎么做呢?
孩子迟到怎么教育?
1、商定规矩
每当孩子起床哭闹或撒娇,家长就会妥协,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其实孩子的好习惯和好品格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跟孩子一起交流养成良好作息时间的重要性,再商定好一周的努力目标,及时对照目标给予评价和鼓励。
2、遵守约定适当的奖励
由于孩子年龄还太小,需要一点外力来推动他行动,所以在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事情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他一点小甜头。比如糖果或者是他想念了好久的玩具;如果他在一定的见时间内没有做到的话,父母可以给她一定的惩罚,告诉他一定要遵循自己所定下来的规则。
3、父母要以身作则
如果父母经常也经常赖床、迟到,那么在你平时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说你看“爸爸不是也还在睡觉么”?然后你再去要求孩子的时候就会变得没有威信力。所以首先家长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这样孩子才会听你的。
4、督促孩子改正言而无信的坏习惯
家长要监督孩子的守信用的行为,让孩子能够说到做到。对孩子在发生言而无信的行为的时候,家长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这种行为在家里还是面对社会都是不允许的。
5、给孩子买一块属于自己的电子手表和闹钟
手表不需要多么的复杂和华丽,只需要简简单单的就好了,当我们要吃饭睡觉的时候,提醒他看一下自己的手表,把闹钟放在他的床头,告诉他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这样他就会养成看时间的习惯,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6、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也会慢慢地显现出来。作为父母的我们,更需要去尊重孩子这样的成长规律,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的保护,让孩子对父母太依赖。
7、培养孩子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识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能对自己严格要求,其实也就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时时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很难的,尤其是孩子需要有一些标准和约束。不管是孩子磨蹭上学迟到,还是丢文具落作业,都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能对自己负责的孩子更优秀。
-
初二的女孩子怎么教育
女孩的教育重在修养。不管社会发展有多快,不管女性现在可以扮演多少角色,女性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母亲,因而女孩教养小则影响一个家庭的三代,重则影响整个社会文明教养程度。
初二的女孩子怎么教育:
第一:培养独立自主,自信的性格。现在,一个家庭有一个女孩子,都会受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亲属的百般疼爱,简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各种玩具衣服,想买啥都有。这样也容易使女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坏毛病,女生相较于男生而言,情感也比较细腻,作为父母,应该 要从小教育女孩子要独立自强,从独立穿鞋穿衣,到整理文具,书包,到制定学习计划,这样才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来上大学独立生活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第二: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知识渊博。现在工作细化,科技发达,只有从小积累知识,才能在以后的高考中有出色发挥。有人说学历无用,不如嫁的好,但那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靠勤劳致富才能维持生活。高学历和好专业还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之余可以培养绘画,舞蹈等才艺,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也很关键,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你的一技之长就可能是你胜出的关键。
第三:培养安全意识,自尊自爱。父母应该从小教授孩子安全意识,比如防火防电,隐私区域不准他人触碰,不和陌生人说话,防止被诱骗拐卖。女孩子很容易受周围一些人的影响,盲目攀比,应该从小教育自己的女儿要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不能因为金钱而出卖自己的人格。
第四:鼓励着养,而不是虚荣着养。让孩子相信,不管孩子做什么决定,都能获得爸爸妈妈的支持,爸爸妈妈的都能作为自己坚强的后盾,为自己加油,这样,孩子才能不畏手畏脚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五:疼爱着养而不是溺爱着养。疼爱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娇气,蛮横无理的小公举,而是培养成光明 温暖 乐观的女孩儿。让孩子的世界充满爱和幸福。
第六: 负责人的养而不是顺其自然的养。教育孩子顺其自然的,就是不负责任。消极的父母顺其自然的,积极的父母创造自然。总之,负责人不是对孩子饮食起居负责。而是对孩子能力培养负责。对孩子身心健康负责,对孩子人生蓝图负责。
总之,女孩子的教育要比男孩子更细化,很多方面要有母亲教育。所以,高素质、协调一致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
-
孩子怎么教育都不改怎么办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种不能得到奖励的压力,他就能够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了。无论父母选择哪种奖励方法,都必须确保奖励的物品适宜孩子的年龄,而且能够足够吸引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给孩子奖品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他的好的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孩子正确、健康的成长。
孩子怎么教育都不改怎么办:
第一,要让孩子自己承担那个错误导致的自然而然的责任。
要在错误发生后,喊停那个错误的行为,简单明了指出发生了什么,并引导孩子去领受那个错误的后果。一些事情的后果孩子可能无法独自承担,那么大人在第一时间代为处理,或者一起分担,但事后仍然需要陪孩子一起进行总结。
第二,要帮孩子从错误中获益。
试着把孩子的行为导向一个良好的、起码不那么糟糕的动机,使孩子好的意愿被强化。
第三,关注错误背后未说出的话。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往往只是表象。特别是当你的孩子重复犯错、屡教不改的时候。父母就有必要去理解,孩子是否在通过“犯错”吸引你的关注?是不是你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还是孩子近期的外部环境有变化,抑或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父母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慢慢地说清楚那么让父母劳神费解的问题。
第四,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著名教育专家认为,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第五,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可以剥夺他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第六、事不过三
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
-
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办
教育孩子的问题一直是家长们之间最难的问题。教育是一件大事,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家长的事情,也是老师的事情。那么,孩子到底要怎么教育呢?教育出一个好孩子需要怎么做呢?
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办?
第1、家庭教育需要示范和引导
家庭的教育十分重要,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有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管理,比如要求孩子抓紧完成作业,这就是在管孩子。其实家庭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示范和引导。作为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特质,因孩子年龄尚小,属于未成年人,这就需要家长用未成年人思维去引导,而不是用大人的思维去管理。
第2、鼓励多运动
陪孩子一起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她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的生活状态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能够让孩子喜欢自己。
第3、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第4、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第5、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平等交流的核心是,父母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或是所有品。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能够说话,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家庭活动,主导或辅助。对孩子的想法表示尊重,对其行为予以理解,对其提议及时鼓励。
第6、让孩子自己尝试,懂得放手
家长包办、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如果家长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没有了依赖,孩子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做了。其实,家长只要肯放开手,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能做许多在父母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并且完成得非常出色!
家长只有做到理解平等,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独立自主的人!
-
不尊重长辈的孩子我该怎么教育
孝顺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美德。可是话又说回来了,百人百性,身为儿女的我们当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仅不孝顺长辈,还总对长辈们的态度十分恶劣。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要有一个好的品德。所以,孩子如果出现了品德方面的问题,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纠正孩子的坏毛病。
不尊重长辈的孩子我该怎么教育?
1、以身作则
孝道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一种传统美德,即使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还网络荧幕中,孝道的宣传随处可见。我们身为父母,必须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孝道得到传承的同时,也能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与孝顺长辈。
2、培养孩子在公共场所尊敬长辈
公共场所是培养孩子尊老爱老的好地方。比如:在公园里,妈妈可以让孩子主动和老人打招呼、聊天。在公交车上,可以让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
公共场所的这些行为,使孩子得到的夸奖不仅来自家人,而且来自公众,这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快乐会激励孩子,使孩子更加愿意敬老爱老。
3、不溺爱孩子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肉,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孩子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溺爱绝对是不可行的。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关于孩子殴打父母的视频,大多数都是溺爱孩子造成的结果。这样的孩子不仅不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当他步入社会以后,只要遇到挫折,很有可能就会做出一些冲动过激的行为。
4、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进行惩罚
在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时,可以适当给予惩罚。在家庭生活中,还可以适当制定一些家规。
比如:吃东西时,要先拿给长辈;好吃的东西,要与老人一同分享;出门之前,同老人打招呼;还可以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来担起照顾家中老人的“任务”。
5、培养孩子的好品质
孩子的良好言行的培养,始于父母对其日积月累的教导。父母务必重视孩子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才能让他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对于好的言行,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实践;对于不好的品质,父母要帮助孩子及时予以纠正。
6、保持耐心和积极的态度
不管我们对管教孩子的效果多沮丧,也请一定要保持耐心。因为正如孩子的坏习惯也是一天一天养成的,想改正自然也不会一蹴而就。所以耐心一点,要相信我们的方法没有错,只是需要时间,孩子一定会有变化,不要半途而废。
同时也不要让孩子们听到请我们用绝望或消极的语气谈论他,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我们让孩子知道我们相信他,并且支持他,他为了获得父母的信任也会更加努力。
-
不用心的孩子怎么教育
要解决小孩子读书不用心问题,一是了解小孩的兴趣爱好,看他喜欢哪方面的书籍,给他买喜欢的书,不要强迫他看你觉得应该看的书。因为不管什么书,只要开卷就有益。二是,可以尝试激励办法,奖励他想要的,喜欢的,有愿望,但需要他达到一定的目标,不断的激励实现不断的需求,慢慢地喜欢读书!
不用心的孩子怎么教育:
1、对于边学边远的的孩子:孩子学习时,学习桌只留学习用品,其余的通通收走,另外和孩子在学习前说好,认真学习表现好的可以奖励一颗糖果。
2、坐不住的孩子:首先家长不要着急,和孩子约定好,刚开始坐20分钟,孩子做到后,要给孩子肯定和鼓励,以后每次增加5min,直到坚持45min即可。
3、丢三落四的孩子:孩子写作业,不是都掉了声调,就是丢掉了字的某一笔画,要么就是上学忘带课本,针对这种情况,你可以和孩子约定好,自己先坚持,然后大人放手,到时老师给批改作业,他的成绩不好,自然会引起重视,这种情况自己已经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
4、我们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增进家庭情感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困惑。
5、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低年段需要建立兴趣,培养兴趣,养成习惯。高年段需要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建立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愿景。变被逼迫学习为主动渴望学习。
6、孩子不用心学习是有什么外部因素的影响吗?是一直这样还是最近才出现这个情况?不用心学具体指什么方面?是不愿意课前预习,还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又或者课后不愿意做作业?不同的问题措施又有所区别。
7、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孩子的具体科目情况如何?不同的学科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语文需要注重阅读和积累,当然不仅仅是读了就可以。数学需要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英语低年段注重的是听说练习,高年段增加读写能力训练和语法知识的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也不尽相同。
-
八岁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7-8岁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越来越快。那么七到八岁的孩子如何教育呢?其实,很简单地说7-8岁孩子的教育应侧重培养他的兴趣和习惯,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八岁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一、要密切与孩子的感情,培养与孩子沟通的基础。
多表扬,多夸奖孩子,培养其自信心,让孩子从口头语言上感受到家长是多么爱他。要多亲吻,多拥抱孩子,并把它作为表达感情的惯用方式,让孩子从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家长是多么爱他。特别是孩子受到家长的批评,责备后已认识到错误时,更要用亲吻,拥抱等方式表达家长依然爱他。要勇于接受孩子的批评,家长该认错认错,该道歉道歉。要让孩子感到家长是爱他的,他与家长是平等的,家庭环境是融洽的,民主的,这是与孩子进行沟通的基础。
二、要主动与孩子沟通,激发孩子沟通的欲望,培养孩子沟通的习惯。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块儿看童话剧,戏曲的演出,参观绘画,摄影展览,读文学作品。做游戏,旅游时,主动跟孩子谈自己喜欢哪个人物,哪幅作品,哪些风景名胜等,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把他的想法告诉你,这就形成了沟通。与孩子在一起时需要沟通想法,感受,与孩子分别时要沟通别后情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对家长来说,后者更重要,也是孩子上学之后沟通的重点。
三、要善于听孩子倾诉。
孩子跟家长沟通时,如果在客厅和书房,可以用眼睛看着他听;如果是在卧室,可以边抚摸他的小手,小脚边听;如果家长正在厨房,餐厅干活,可以让他尽可能站到离家长近的地方说。要让孩子感到家长对他的话非常感兴趣,非常愿意听,惟恐听不清,听不全。
四、让孩子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解决问题。
孩子与家长沟通,除介绍一般性的情况外,大部分是征求对某事的看法,意见,甚至要家长为他出谋划策。这时家长就要运用自己的社会阅历,根据儿童生活的实际,帮孩子解疑释惑。孩子与你沟通后,如果你能给他出个高招,使他走出困境,孩子会更信任你,更乐于和你沟通。
五、让孩子的沟通成为一种能力。
家长能够与孩子保持沟通,是幸运的;但如果孩子只能与家长沟通,又是不幸的。应该尝试让孩子学会沟通,比如,孩子刚入学时家长们都希望了解一下孩子班级的课程表。可以让孩子找到老师,要来课程表,给全班每个同学打印一份,让老师发给全班。其实,家长也可以直接跟老师要。但那样,孩子就少了一次跟老师沟通的机会,也就少了一次锻炼沟通能力的机会。

最新文章
13岁小孩叛逆期大人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