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目录
-
唠叨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同样唠叨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唠叨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呢?
唠叨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逆反心理
爸爸妈妈们总是会以自我为中心来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步骤来完成每一件事情,并且会在唠叨的过程中指责孩子,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虽然爸爸妈妈们让孩子不要乱扔东西、不要和别人争抢玩具、不要吃饭跑跑跳跳,都是出于善意的提醒和担心,可是过多地指责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不被信任,同时总是强迫孩子做事情,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2、忽视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做事情的节奏。家长的唠叨,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采取了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重复做错事,而这种观念,很容易忽视孩子们的感受。
3、负面情绪
研究发现,青少年们的大脑在面对这些批评和唠叨时,与负面情绪相关的区域会异常活跃,而控制情绪的区域活动却持续减弱。
简单来说,青少年在发脾气的时候,大脑中涉及换位思考的区域在持续减弱,他们会自动关闭社交模式,会和父母争执,也不会考虑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4、影响亲子关系
持续的唠叨,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责任感;同时,孩子会出现更多的焦虑情绪,做事情瞻前顾后,随着年纪的增长,过多的唠叨也会让孩子出现压抑等情绪,破坏和谐的亲子关系。
5、不利于家长和孩子交流
唠叨就好像是奇特的心理防御,要通过不停地说让孩子牢记,一但孩子插话,就觉得是反抗,就要通过不停地唠叨增加自己的气势。
这种交流方式属于单向交流,孩子也许会听的遍数多了就屏蔽了,会让孩子有家长不尊重不认同他(她)的感受,更不利于交流。
6、故意和家长反着来,造成孩子行为脱轨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的心理空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对于他而言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犯错、做事低效率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我们因为着急灌输给孩子‘正确高效’的做法而反复唠叨,就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本应又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尝试权力被破坏了,从而变得叛逆,甚至估计和家长的教导反着来,从此走向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发展道路。
-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呢?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更儒雅
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大多是有文化的父母,即使不识字也算是品行正直。这样的父母多具有儒雅之风,具有通情达理,尊老爱幼的特点,孩子与父母共同成长的时间内,会被父母的言行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日久,便成了内涵。加之父母会用话语教导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具有了儒雅之风。
更乐观
有家庭参与教育的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亲情的关爱,这样,孩子便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有了一颗能够感受外界温暖的心,便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待生活更加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可以洞察到,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很少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内心不乏是冷冰冰的。
更感恩
有家庭参与教育的孩子,懂得与他人分享,这样便具有了感恩的品格。有感恩之心,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爱。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感受不到外界的温暖,自然不怀感恩之心。
家庭教育的原则
1、互相尊重
每个人都是需要尊重的,即便是小孩子,他也需要应有的尊重。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当然孩子也会尊重父母的。
2、相互沟通
父母或孩子的照顾者在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后,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所谓精神需求,就是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经常性的沟通。
3、平等互助
平等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原则,父母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倚老卖老;父母和孩子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一定要互相帮助。
-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因为一个孩子的成长,7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呢?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性格的形成
12岁以前,是孩子的性格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外物的一切,都是好奇的,父母给予了他们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所以作为父母,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也要重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既要教孩子知识,也要教孩子做人。我的父亲,记忆里他是给我讲最多道理的,所以我现在脑子里也特别多的道理。
2、习惯的养成
教孩子再多知识,都不如培养他们一些好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先做好。比如早睡早起、读书、做家务、运动、思考等习惯的培养。
3、思维的形成
12岁以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很重要,所以要打好基础,给予他们充分的营养,还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创新思维。
4、兴趣爱好的形成
现在的小孩也真是幸福的,因为父母会给他们报各种培训班,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在他们以后成长路上,是很有帮助的。所以父母能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坚持。
5、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孩子在学习上的诸如被动式学习、不好好完成作业、学习上高度依赖于父母等种种问题,实质上是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一旦有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就能帮助我们家长减轻很多陪读和陪写作业过程中的过重负担,而且这种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是被动式学习所不能比拟的。
-
打骂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打骂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逐渐有暴力倾向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影子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我们可以看出来父母恩爱家庭和睦的一些家庭教出来的小孩都是带着爱的,他们大多很单纯,在感情上没有那么多的阴暗;还有一些家庭比较注重保护孩子的隐私,善于询问孩子,尊重孩子意见的家庭小孩子大多比较自立和成熟。同理而论,经常被父母打的小孩子无疑会去学习父母,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打一顿”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2、让孩子变得爱撒谎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打骂,有的孩子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好撒谎隐瞒、欺骗父母。但是小时候就学会撒谎,尝到了撒谎的甜头,养成了习惯,长大后就会撒更大的慌来欺骗身边的其他人。而一个不诚实的人,一定会为自己的谎言付出惨痛的代价。
3、孩子变得脾气暴躁
脾气暴躁的父母会养育出脾气暴躁的孩子,脾气温和的父母会养育出同样温柔的孩子。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会模仿父母,学习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孩子犯错,父母的解决方式是打骂,那么这一行为有很大可能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也成为一个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
4、没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自己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告诉父母,对父母听之任之,乖乖的顺从。慢慢的就会变得懦弱、胆小,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长大后也不懂得为自己做主,而是服他人。
5、亲子之间的感情不再融洽
父母长期利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会导致亲子之间的感情不再融洽,孩子对待父母只有敬畏与惧怕,不再拥有小时候对父母的孺慕之情。如果亲子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厚厚的隔阂,父母与孩子便不能在再次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永远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6、更加孤僻自卑
家本来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但是如果这个港湾很是阴暗呢?有些小孩子的性格可能没那么活泼开朗,他们有些内向,甚至有些自卑,如果在这种程度上还掺杂着家庭的棍棒教育,相信我,这样的小孩子一定会更加自卑的,默默地忍受着父母的暴力行为,对于他们的性格生长发育是很不友好的。
7、有可能会遭到孩子的抗拒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喜欢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可是等到孩子到达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会对这种方式产生抗拒。所以很多父母在打骂孩子时遭到了孩子的反抗之后,就再也没有办法利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了,因为孩子已经拥有与之匹敌的能力,遭到打骂会用同样的方式反击回来。
-
家庭教育打骂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打骂孩子的影响:
1、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2、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指着父亲说:“你有什么本事?就会欺负小孩!”父亲说:“我打孩子反而让他瞧不起我,当时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
3、造成孩子的厌反情绪,孩子被打皮了,打就没有作用了,会让孩子变得叛逆,更加不好管教。
4、打击孩子自信心。孩子会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啥也做不好,无论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有时候大宝会和我说妈妈我觉得我啥也做不好。说实话我心头一惊。
5、迫使孩子说谎。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6、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7、对父母忌恨报复。一位母亲惊恐地说:“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
8、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会误以为征服别人只有靠武力,这容易使孩子盲目模纺,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
8岁叛逆期的男孩子该怎样去沟通教育
孩子的叛逆期总是让家长们感到意外,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做出跟以前不一样的举动。这个时候就会与家长产生各种矛盾,那么,沟通就是化解矛盾的关键。家长们要学会跟孩子有效沟通。那么,8岁叛逆期的男孩子该怎样去沟通教育呢?
8岁叛逆期的男孩子该怎样去沟通教育?
1、尊重孩子,不作道德评价
做家长的不要过于严厉,一旦孩子叛逆就给孩子扣上“不听话”的 帽子,甚至对孩子“上纲上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少用这样的话语,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2、在沟通中多观察
沟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为孩子爸妈而焦急担忧的角色里沟通多少会偏离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观察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什么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沟通。
3、多包容叛逆期男孩
叛逆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在孩子经历叛逆期时,父母可以换位想一下,多去宽容孩子,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情绪沉淀,能减少冲突。
4、减少批评、训斥
孩子在这一阶段渴望得到认同,家长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事方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也许他们的某些想法就是他未来的想法。
5、坚持试验、不断沟通
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在沟通过程中,往往都是父母占主要地位,孩子则是听话的一方。孩子长大后,父母就要采取双向沟通的试验,把角色转换过来,当孩子的倾听者,听听孩子心里的想法,包括对大人教育的看法,而父母从不断的沟通中总会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法。
6、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批评孩子就事论事,不算旧账,不对孩子发出过多的指令。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
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7、注意说话的口气和方式
叛逆期男孩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谈话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口气和方式,学会察言观色,有时正话反说效果会更好。
-
14岁男孩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14岁的男孩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是很正常的,这时的父母不要动不动就以命令的口语跟孩子说话,这往往让孩子反感,更加叛逆,父母要学会以征求的语气问孩子,让孩子提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讲得有理,一定要接受,这样孩子就觉得父母尊重他,就会把叛逆的念头打消。
14岁男孩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1、学会放手
在走向成人的这个特殊阶段,大概孩子最想要的就是自由,也许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还小,一放手就会闯祸,其实父母越加管制,孩子就越没有责任感,父母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成长。
2、改变说话方式
命令式、教训式、否定式都不适合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许多家长习惯性命令孩子,例如:“赶紧睡觉,还玩什么玩,听到没有。”“还不赶紧写作业,就你最喜欢磨叽”。这些说话方式如果不改变一下的话,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的还会公然反抗,换一种商量的口吻会好很多。
3、言传身教
想要孩子达到哪些标准,就不能只是口头限制,父母还需自己要做到位,例如,不准孩子老是抱着手机玩游戏,而父母却一直拿着手机刷,这样孩子肯定不服气。
4、以关爱代替唠叨
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那么,相信家长这种无条件的爱足可软化孩子与自己的对立。
14岁男孩叛逆的原因:
1、青春期必然叛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叛逆期,这是每个人从儿童向成人过度的关键时期,所以经常兼有两个时期的特点: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孩子缺乏适应社会环境的独立思考能力、感受力和行动能力等;另一方面,初步觉醒的自我意识又会支配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即处处想体现自己,想通过展示自己和别人不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一时期的孩子喜欢打扮得与别人不一样,喜欢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情,也爱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希望别人能够对他们另眼相看,这都是他们想要的效果。如果了解到这些,相信很多家长就不难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叛逆表现了。
2、反抗是成长的轨迹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反抗期,即两三岁时的第一反抗期和青春期时的第二反抗期。反抗是孩子正在顺利成长的标志,当孩子出现反抗言行时,做父母的应放心:孩子在顺利成长呢。
反抗,是与自我成长同步出现的自然表现,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环,所以,欧美等国非常重视孩子说“NO(不)”,在反抗期里不会反抗的孩子才是令人担心的。对于孩子的反抗,父母不要与之对抗,而要巧妙地应付。
3、孩子需要独立空间
孩子长大了,会渴望独立空间,渴望伸展自己的拳脚,显示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因为他什么都想自己去尝试,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可能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因此,父母不必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不安,也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的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此时,父母要适当地进行反思。因为,孩子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那么孩子的叛逆程度也就会自然而然的下降。

最新文章
13岁小孩叛逆期大人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