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内驱力怎么办


目录
-
孩子没有内驱力怎么办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一句话,被全世界的教育专家引用:“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孩子没有内驱力怎么办?
1、点燃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有目标不代表能读某一学科突然就感兴趣了。想要孩子真的学习成绩能够提升,那么除了给孩子奋斗的目标之外,还要让孩子切实的感受到学习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并且这个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容易成功。尤其是孩子的学业知识含量还没有高年级那么多,正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时机。
2、培养孩子自律好习惯
一个孩子之所以会成功,自律绝对是最重要的几项能力之一。一个不自律的孩子总是在想办法拖延,半个小时之后再写吧,写了这么久,先玩一会儿吧,而自律的孩子则会想,到时间了,应该及时把这件事情完成。孩子的本性就贪玩儿的。一定是要家长从小去培养孩子这个意识,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长不要帮忙。事先约法并且事后毫不妥协。几次下来之后,孩子就会知道这个规则是一定会遵守的,那么不想有惩罚,那么就要遵守规则。
3、培养孩子专注能力
专注力是自律的核心。有多少孩子都是学着学着就溜号了,这样的孩子既是能够到时间了就乖乖放下手机、放下游戏去完成作业,也不过是“伪自律”罢了。其实并不能专注其中,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最基本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在孩子专注一件事情当中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孩子。
4、让孩子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想要让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就要具有胜任力。拿手机游戏来说,如果一款游戏难度很大,只要孩子尝试几次失败,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无法胜任,总是被虐,这种感觉是很痛苦的。对应到学习,其实也一样,如果当前的课程太难,孩子不想学习,那么同样也会放弃。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目前的学习难度调低,让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好处,让孩子获得一些学习的成就感。
5、要培养孩子内在的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没有,没有目标的事情,人很容易迷茫,迷茫就容易放弃,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学习也需要有目标,有人说了,学习的目标不是很清晰吗,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但是不是最好的目标,至少孩子不喜欢这些目标。当家长跟孩子说,学习是为了美好的未来,那样孩子会努力学习的。
2023-10-21 12:59 查看全文>
-
孩子没有兴趣爱好怎么办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如果没有兴趣爱好,会把他自己变成一个无趣的人,其实把孩子变成无趣的人是父母,但也可以说是教育的缺失。我们接收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要求我们好好学习,考取好的成绩就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去做,往往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重。
这时父母又觉得孩子没有兴趣会变成一个无趣的人,便又报名过多的兴趣给孩子,这时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加重了,自然而然也就起了逆反心理,也变成一个“无趣”的人。
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现象,比如孩子很喜欢围棋,家长便给小孩报了兴趣班,可是没多久,就不学了。因为家长听信了别人说孩子学围棋没有用,将来没有前途,对学习也没好处,又不能加分,也认为孩子学着没有上进,于是便让孩子不要学了,让孩子改学有前途的奥数兴趣班。
很多家长凭借自己的主观认知来限制小孩的兴趣爱好,告诉孩子哪些兴趣是有前途哪些是没有前途的。对于孩子而言,他们认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让做,但却要让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父母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做改变,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对孩子的教育不可过于焦虑。让孩子学习是为了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做一个有用的人,有用不是指多读书的有用,而是要体会到书中教导的知识、道理来帮助自己如何做。父母过于功利的思想,孩子容易对这个世界感到无聊、对任何事情也就提不起兴趣了。
无趣的孩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但不是自己强加给孩子的兴趣,前提是要孩子自己喜欢,而不是父母想要孩子去做。
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观察孩子的兴趣,有时孩子并不能意识到某件事情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觉得自己想要去做某件事情,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有的家庭注重学习,从小就让孩子生活在高压的学习氛围中,原本是想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节奏,但结果却压抑了孩子的思想。孩子长时间沉浸在游戏、课业、视频等事物上时,对身边的一切认知便会被局限。多带孩子出门,便是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的最好选择之一,这里的出门可不是指简单的逛街哦,而是旅游性质的出行。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父母应提供最初的动力,但一旦孩子显示出明确的喜恶,请务必倾听他们的想法,并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领域自由探索。鼓励孩子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上坚持下去,但如果他们确实感到痛苦,请不要强求,不然可能会对其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让他们产生厌恶情绪,也会贻误他们发现真正的兴趣。
2024-01-06 08:12 查看全文>
-
高一孩子读书没有动力怎么办
有的学生没有动力是因为成绩不好,这是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家要想办法去解决。高中的科目不少,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孩子要积极探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机会把成绩提上去。
高一孩子读书没有动力怎么办
第一,找到高中学习的目标
俗话说见多识广,对于未来理想的大学,有时间可以带孩子出去看一看什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见多了,人的潜意识里面就会调动自己去思考自己想要的场景。
第二,快速融合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针对孩子在高中的学习与生活,家中需要多关心,老师也需要多关心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去分阶段提升适应力,适应力增强了,在这环境当中找到掌控感了,那么就学习的动力就会出来,相对来讲,那么找目标就更有信心了。
记得我上高一时,班主任老师会找我们谈心,了解我们有何困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的同学会在谈心过程中哭待稀里花啦,想父母时,就不想上学了,更不要说天高路远的大学梦。
第三,家庭支持与鼓励。
对于孩子上高中,家长能给的就是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而非溺爱。在孩子的沟通中,鼓励高一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努力的行为重于努力的结果。总之,高一孩子没目标没动力很正常,陪同孩子经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的迷茫,引导孩子找到他的人生目标,根据未来的目标来聚焦当下的学习任务,思想上路了,学习则自然进步!
高一孩子读书没有动力怎么引导
一、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多个方面。
孩子已经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遇到问题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不能单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
二、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比如学习一个小时之后,可以休息二十分钟,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也让他们知道,用功学习并不代表着不可以放松。这样,他们可以渐渐提起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分清楚什么时候应该认真学习,什么时候可以放松,这样也更加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
三、有耐心,学会多鼓励孩子。
看到孩子的进步时,要及时进行夸赞,并可以适当给予一点奖励,肯定他们的进步。而当他们犯了错误,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不要立即打骂孩子,批评他们的不用心,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学习更加沮丧。可以鼓励他们下次加油努力,并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出处,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孩子跟大人一样,都需要别人的尊重,所以,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不能操之过急,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慢慢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一步一步增强孩子对学习的动力。
2023-12-11 17:41 查看全文>
-
孩子写作文没有思路怎么办
很多孩子苦恼作文写不好,要么没东西可写,要么写成流水账。作文常常伴随着一个孩子近十年的语文生涯,从小学写工具作文,到初中写平庸作文,直到高中写差评作文...
孩子写作文没有思路怎么办?
1、模仿是第一步
刚开始学任何一件事,都是从模仿开始。看多了别人的优秀文章,大概知道套路如何?故事怎么展开?段落怎么划分?最后怎么点睛?......这些技巧部分,在看多了优秀作文之后,都会慢慢刻进你的大脑,形成逻辑意识。
2、素材从小积累
有了这种感觉之后,写什么东西呢?那就是素材的力量。作文不是大脑的天马行空,思维跳跃,高考作文尤其看中素材,通过素材看孩子的阅读面,看孩子的理解深度,看孩子的统筹能力。最有效方法就是从刚学作文的时候,就有积累素材的意识,多看几个故事,多背几句诗,多了解些历史和世界。
3、写作就是生活
写作文也是一样,重在平时的积累,词语、成语、谚语、美的句子,名人名言等等,积累的多了,待到写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
4、培养想象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若想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要从阅读开始。多读科幻、神话和童话类书籍,用以启发孩子的想象思维。在读书时,将所读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接,类比相似事物,发散自己的思路,让想象力能够不设限的畅游。
5、爱观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观察,对任何东西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有的孩子看到什么都没有太大的反应,这就是因为他们对待观察的不同态度。爱观察的孩子,通过观察进行联想和思考,在写作文时往往都是妙笔生花,一气呵成。而不爱观察的孩子,他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倾向于司空见惯,更不会进行想象。
6、启发孩子去思考和想象
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多用启发性的话语去对孩子加以引导,并鼓励他多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孩子最喜欢问的十万个为什么。当孩子在不停地问为什么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并认真地回答,不懂的可以和孩子一起找答案,也反问孩子许多的为什么,就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把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出来,让他自己去进行更多的思考。
2023-11-28 08:35 查看全文>
-
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办
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很差,家长会到处找一些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连续21天或28天连续做某件事,就可以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那么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办呢?
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办?
1、及时进行纠正
平时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家长是要随时监督管理的,一定要多督促孩子的学习,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陪在孩子身边,这样会有助于孩子用心学习和思考,不会开小差。
2、注意全神贯注
家长在看管孩子学习的时候,就一定要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的学习时间如果不能专注学习,那么,就很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3、给孩子安静的学习环境
除了不打扰,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家庭环境也很重要。有时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时,看电视,看视频,音量还调得很大。对孩子而言,他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去学习,也很容易被家里的声音所吸引,自然就难以集中注意力了。所以提高孩子专注力,环境真的很关键。
4、帮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
孩子玩得兴奋了不想睡觉,父母也不管,学校的生物钟完全适应不了,早上起床困难,上课没精神、打瞌睡。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注意力、睡觉和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些好习惯,孩子做事会很散漫、随意,注意力肯定是难以集中。
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
父母给孩子寄予极高的期望,非常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使得孩子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素质差的孩子,常感到完成好功课十分吃力,需要加班加点,即使如此,也还是成绩平平,从而感到有思想负担,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
2、学习适应能力差
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差影响情绪波动,表现为紧张、焦虑不安。引起孩子心理学习适应差的原因很多,最为主要的是心理与环境因素。
3、逃避学习
孩子表现的较为明显,直接不愿意上学去。而有孩子即使是上学了,但都是无心向学,得过且过。无抱负和无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2023-11-12 14:37 查看全文>
-
孩子学什么都没有兴趣怎么办
孩子学习兴趣薄弱有多种原因,可能是能力有限,接受不了很多知识,有自卑情绪;也可能是骄傲自满对学习成绩不在乎;或者是过于贪玩不能专心;又或者是其他原因比如家庭问题,环境问题。
不论何种原因导致了学习兴趣的薄弱,都需要关心与鼓励。找准根本原因,鼓励孩子自主应对困难,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目标不要定的太高,让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进步的效果。及时帮助孩子树立前进的目标。及时为孩子鼓劲,鼓励孩子努力达成目标,逐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大部分的没有兴趣来自于学习没有成就感和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所以从这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1、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成就感,取得一定的进步,受到表扬和认可,自己也认可自己,发自内心的变得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需要老师和家长配合,找到孩子值得认可表扬的地方给予积极肯定,先从外界肯定孩子,慢慢的兴致提高,取得进步,在实际的进步中孩子会慢慢的自己肯定自己。
2、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就需要带孩子了解不同职业人的生活方式,还有他们的学习经历和职业发展的关系了,让孩子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知识的和发展的关系。
学习兴趣强或弱,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于所学内容的关注度,究竟什么样的内容会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呢?对于孩子来说,必须是能吸引他们关注的内容,比如玩耍每个人都很有兴趣,而学习的时候不一定所有人都愿意定下心来,关键是玩耍肯定没有学习辛苦啊,选择玩耍这是很轻松的决定。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那就挖掘他的兴趣点。孩子对哪一块感兴趣?就把这个兴趣点作为完成作业任务的奖励。奖励一次性不能实现太多,否则后期孩子没有动力了。
在这个奖励和培养兴趣形成链条之后,家长注意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引导。也许孩子会觉得其实学习并没有那么困难。原来自己也可以学的很好。久而久之,在学习上会变得自信起来。当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的时候,自然兴趣就来了。
家长们要多鼓励多让他尝试,父母的榜样也很重要,比如在平时父母经常看书画画之类的,小孩子自然而然就有兴趣。不要自己躺着玩手机,想让孩子有什么兴趣。
2023-10-23 11:28 查看全文>
-
上班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怎么办?如何兼顾好工作和家庭生活
工作忙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特别是那些想给孩子做早教启蒙的父母,更是觉得时间捉襟见肘。贝壳老师们接到过很多这样的咨询,父母非常想给孩子做英语启蒙,却被时间问题困扰,顾虑重重。
上班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怎么办?如何兼顾好工作和家庭生活
1、需要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弹性安排
也就是在不减少工作时间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来延长对孩子的陪伴。比如说可以早上提早时间去上班,晚上早点回家陪伴自己的孩子。
2、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应该注重孩子的需求
比如说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就要放下自己手中的事,专注于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因为孩子本身也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要对孩子倾注所有的注意。
3、在平时多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
很多爸爸妈妈虽然陪孩子的时间非常少,但是因为比较重视孩子的心理情况,所以和孩子相处得非常地好,因此爸爸妈妈在平时应该多多和孩子交流,这个交流指的是内心上的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愿,而不是平时只是对孩子浅层次物质上的关心。
4、在孩子身边时,给孩子创造相对固定的专属亲子时光
因为“相对固定”和专属意味着一种规律。在孩子看来,规律意味着稳定和安全。若孩子确定父母会在某个时间来陪伴自己,他就会很安心期待那一时刻的温暖,足够让孩子情绪平和度过开心的一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摒弃教育和改造孩子的功利性,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要因为孩子的小失误而大吼大叫。破坏孩子对这个亲子美好时段的美好感觉。
5、养成提前准备的习惯
很多家长都不注意这个小小的习惯,实际上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如果能提前做准备,一定能事半功倍,效率极高,还不出错。对孩子也是这样,明天要上学,晚上就整理好书包、作业、课本、文具;明天学校有活动,晚上就整理好明天要带的水杯、运动鞋、衣服。
6、高质量的陪伴
即使你的工作强度非常大 ,晚上十点钟才能回到家 ,请你也一定要留出是至少十分钟 ,高质量的全身心的陪陪孩子,跟孩子聊聊他感兴趣的话题 ,增进亲子感情,别小看这珍贵的睡前十分钟,能够给予彼此力量和温暖,是你和孩子感情的桥梁 。
如何兼顾好工作和家庭生活?
1、平衡优先
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无论你是全职工作还是兼职工作,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如果你没有做出有意识的决定来实现平衡,那么你很可能会在这一过程中失败。通过我的经验,我学到了努力为自己提供平衡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2、允许他人帮助你
有时平衡更难实现。也许你在工作中争取升职,或者你有一个巨大的项目要在周末之前交给客户。一旦你把这些问题告诉了你的家人,也许是时候寻求一些帮助了。
大多数人都有愿意帮忙的朋友或家人。确保这些人是你信任的人,可以处理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或从学校接他们等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很乐意在一两周内填补空缺。
3、确立工作与家庭的界限
我们必须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建立界限。这意味着确定哪些行动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界限是为了保护你的工作不受家人的干扰,也为了保护你的家人不受工作义务的影响。有了明确的界限,你就更容易判断你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你生活的某一方面。
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
1、父母要学会少说多听,品一品孩子的话外音
出现频次高的相关词,可能是孩子希望父母关注的“人”或“事”;与父母聊天时反馈少的部分,也许是孩子不感兴趣或排斥的内容。孩子的表情举止可反映其内心所想。尤其是眼神,眼神躲避多半是心虚,眼神游离可能是分心不感兴趣,不停眨眼可能是在思考或是过度紧张。
2、做孩子的学伴
孩子在家学习时,家长最好也能静下心来,放下手机,每天一起学习、打卡,向同一个目标进发。做孩子的玩伴。多带孩子到室外运动。让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培养规则意识。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一块玩游戏、干家务、做实验,查找失败的原因,感悟成功的乐趣,与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3、放下手机等电子产品,丢掉心不在焉
高质量的陪伴其实和简单,最重要的在于你和孩子一对一相处的时候,要给予孩子有温度的爱,敏感地关注孩子的需求,积极向孩子表达你对他的想法和感受,放下手机等电子产品,丢掉心不在焉。
4、多给孩子爱的拥抱
父母要不吝啬给孩子爱的拥抱,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着和被需要的。你可也在临出门上班前,给宝宝一个爱的拥抱,让孩子不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焦虑不安;可以在孩子帮忙做家务时,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以示表扬,告诉孩子做得真棒;也可以在临睡前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时候,把孩子拥抱入怀,等故事讲完后,给孩子一个晚安吻,让孩子带着甜蜜的微笑入睡。
如果有陪伴意识,接送孩子上学途中就会是非常好的亲子交流时间,而不会让它在沉默中白白溜走。如果有陪伴意识,就会珍惜每一刻的亲子时光,而不会在跟孩子待在一起时刷手机、看电视。
2024-11-27 15:59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