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差生采取的教育措施


-
对差生采取的教育措施
转变差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但只要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注重转型策略,给予真挚的爱 ,正确诱导,采用多层次立体教育方法,后进生最终总会成为有用的人。
对差生采取的教育措施?
1、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的自觉性。针对其的某个特长有的放矢,多加鼓励引导到学习上。如:将他在体育方面兴趣爱好的优势,引导转化到学习上,成为学习的动力。另外增添学习的氛围,多阅读一些课外书藉,提高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2、尊重信任,平等对待
教师应当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后进生,尊重、信任后进生,理解他们,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和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在课堂上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于优等生。要心里时刻装着后进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
3、坚持正面教育
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帮助后进生克服缺点的同时,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和长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热爱学生的教师心目中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就算是一句简单的关心、鼓励的话语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进而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
4、降低学习门槛
后进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比较慢,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易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个现象,班主任要降低学习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能够完成的任务,让他们轻松掌握适合他们现状的知识。这样能树立后进生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将他们引入学习的殿堂。
5、为其创设成功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给后进生创设成功的机会,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的方法。也就是:以大多数学生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为若干个层次,使后进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6、加倍关爱
优生倍受老师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纪律好,成绩好,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因为后进生的心理往往呈“自卑封锁”的状态,当别人曲解他们时就会感到不满,感到压抑,从而造成心灵扭曲。只有老师加倍关爱他们,使他觉得老师并不厌弃他,且能理解、帮助他,使他们受到鼓舞,得到心灵满足,萌发向上的动力。
2023-11-19 15:56 查看全文>
-
差生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后进生在学习上不肯用功,在思想上不求进步,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由于长期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导致他们纪律性差、自控能力差、学习积极性差。
差生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1、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强。现在的孩子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甚至有的学生都不把教材上的知识看作是完全正确的东西,再加上他们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因而更加不在乎教材上的知识。
2、运算能力差
只要是小学计算能力一般,初中基本上也会受影响,同时也和学生的习惯有关,有的小孩只要是计算题,就立刻拿出来计算器,啪嗒啪嗒把题算出来了,有时候计算6乘以9,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而不愿意去开动脑筋运算,长此以往,导致计算能力低下。
3、不会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公平的,对于每位学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多数差生都存在不会时间管理,时间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学会时间管理,可以改变自我,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合理利用时间,有更多的学习时间。
4、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
学习讲究的是学习方法,如果孩子只会一味的去死记硬背,一味的去多做练习题,肯定学不到真知。这样孩子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没有达到融会贯通,到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做了无用功。
5、基础知识是否牢固
有的孩子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较弱,当天的知识点没有来得及消化,第二天老师又教了新的知识点。这样不会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包袱过重,就压垮了孩子,老师再讲新课他就听不进去了,慢慢的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6、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
孩子在家不主动学习,一直玩手机和电脑,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需要爸妈一直提醒才肯开始学习,这样缺乏自律性,也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一个原因;还有孩子学习的效率低,十个单词背一个晚上,解答一道数学题花了一小时,经常性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
2023-12-29 14:49 查看全文>
-
提高差生成绩的方法和措施
学生成绩差,一般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强。现在的孩子,大多都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甚至有的学生,都不把教材上的知识,看作是完全正确的东西。再加上他们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因而更加不在乎教材上的知识。
提高差生成绩的方法和措施?
1、培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养成定时预习、复习、做习题、检查、纠正、编制错题集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将对以后的学习道路产生长远影响。
2、以促代管
一味教条式管训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助长越学越不想学、越学越怕学的不良情绪,家长们要学会多用督促代替管训,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自己拿主意的事情,不是被家长和学校逼着,这样,孩子学习起来也会比较有积极性。
3、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4、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5、解决疑难
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的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
孩子成绩差的原因?
1、运算能力差
这个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只要是小学计算能力一般,初中基本上也会受影响,同时也和学生的习惯有关。
有的小孩只要是计算题,就立刻拿出来计算器,啪嗒啪嗒把题算出来了,有时候计算6乘以9,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而不愿意去开动脑筋运算,长此以往,导致计算能力低下。
2、不会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公平的,对于每位学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多数差生都存在不会时间管理,时间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学会时间管理,可以改变自我,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合理利用时间,有更多的学习时间。
在管理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从哪里“抠”时间,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2023-12-22 10:14 查看全文>
-
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文景之治”指的便是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在这期间,他们都做了什么措施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1、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2、效果: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政治清平,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
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史书上记载:老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百姓死者过半。
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面对着这种形势汉高祖刘邦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了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君主专制社会经济成为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
汉高祖死后,汉廷经过一段的动荡,爆发了诸吕之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史称为汉文帝,朝政逐步稳定下来。
其后汉景帝刘启即位,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在薄税劝农,与民休息的政策指导下,经过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来了西汉前期的太平盛世。首先是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从汉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
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一直很轻是历史上公认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这样的安康和谐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再次,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由于经济得到发展和繁荣,国家财政与建国初相比,出现了天壤之别。如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
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
由此可知,西汉以”文景之治“为标志的太平盛世,是通过轻徭薄赋政策取得的。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也不是无所事事、放任自流的”无为“,而是积极”有为“的。那就是为农民建立平静稳定的生产环境,努力把对农民生活生产活动的干扰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证农民的劳动得到稳定的报酬。
在排除农民生产干扰方面,一是减轻政府对农民的赋役负担,二是打击豪强对农民的侵害;在保证农民收益上,一方面大幅度减免农业税,一方面通过财税政策稳定物价。太平盛世,国家的财政收入多、富人的收入高不是标志,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的富足程度,尤其要看农民的富足程度。
文景之治的影响是什么
首先,文景之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稳定的政治体制。刘恒和刘启实施了许多改革政策,例如推行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确保了王朝的统治稳定。这些制度和政策的影响延续至后世,为中国历史上其他王朝的治理提供了范本和借鉴。
其次,文景之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在这一时期,汉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例如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推行均田制等,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流的繁荣。这种经济繁荣也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后世王朝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此外,文景之治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和推广,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普及促进了社会道德的提升、文化的繁荣,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11-26 18:19 查看全文>
-
文景之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治世,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景之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1、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2、大力发展经济,推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和开发新的殖民地,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推行节俭治国的方针,削减官僚机构,减轻百姓负担,对贪污腐败进行严打,以使国家的财政获得了有效的控制。
4、采取了“黄老之道”的哲学思想,推崇道德伦理,推动道德、宽厚、仁爱、尊重差异和包容的社会价值观。
5、加强官员选拔制度和考试制度,让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使政府的管理和领导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文景之治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 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本质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本质不是对农民战争的让步,而是鉴于秦亡于政所做的积极有为的调整,实施较为开明的政治,以达到巩固专政的目的,它是地主阶级求长治久安的意志表现,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条件。
文景之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朝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汉朝第六位皇帝。
“文景之治”取得了什么成就呢?
一、让农业得到发展。
汉文帝即位以后,采取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治国政策。他特别重视农业生产,认为耕农是国家的根本。为此,他创建“籍田”制度,亲自耕作,将收获的粮食供给宗庙祭祀时用,因此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下田耕作的皇帝。他对税收进行重大改革,降低税收,免去田租,减轻徭役,让更多的人能参加农业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出现了“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的景象。到了汉景帝,他继续生养休息,免除天下民众的田租,下令老百姓出田租的一半,百姓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了。
二、让工商业得到发展。
为了弥补财政税收在农业上的减少,汉文帝大力提倡发展工商业,下诏令开放山林川泽,允许私人开采矿山、开发渔业和盐业,鼓励农民开展副业生产,商人贩运不受关卡津梁的检查限制。由此就可以想像当时“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场景。
三、让刑罚得以减轻。
为了让百姓能够尽情直言进谏,汉文帝废除了诽谤罪,官吏不能因为老百姓有不满的言辞,就以诽谤罪论处。除此之外,汉文帝还废除了肉刑、连坐,犯罪的人不连累到妻子,不诛罚无罪的人。到了汉景帝把杖刑也改得更轻。刑罚的减轻让百姓不再担惊受怕,也能够更好的投入生产生活。
四、让国家得到稳固。
南越王尉佗自立称武帝,考虑到当时国力不足,汉文帝降低身份,允许“服领以南,王自治之”,避免了一场战争。匈奴倾入代郡,汉文帝与匈奴约定和亲。汉景帝刘启则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得到稳定,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汉文帝、汉景帝创建了“文景之治”,才有了后来的“汉武盛世”。
2023-11-24 17:50 查看全文>
-
父母提升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确实,无论是家长自身能力的提升,还是家庭教育学习方面的提升,对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好处都是无比巨大的。毫不夸张的说,父母的提升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提升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1、
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的行为。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张照片:地铁上,一对母子和一对母女坐在同一排。
其中一位妈妈在看书,儿子也在看书。而另一位妈妈在玩手机,女儿也凑过去看手机。
白岩松说过,打麻将的父母,教不出上进的孩子。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深受父母影响,若是父母做了好榜样,孩子也就跟着形成了好习惯。
在《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才女武亦姝,小时候对学习并不感兴趣。
她的父母给她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很多课程,但是她敷衍了事,甚至连作业也不写。
直到她的父母有一次去朋友家,发现朋友家的学习氛围很好,父母和孩子经常一起读书,他们深受触动。
于是,他们放弃了所有的娱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武亦姝的爸爸下班之后,不玩手机,陪孩子读书。妈妈制定了新游戏,玩诗词接龙和飞花令,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就是在父母的陪伴和影响下,武亦姝对学习提起了兴致,诗词储备量也越来越大,不仅在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还考上了清华。
武亦姝的改变并不是偶然,她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
《陪孩子终身成长》中谈到,父母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在影响着孩子。
孩子观察父母、模仿父母的行为,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积极上进,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成为一个乐观努力的人。
如果说教育有捷径,那就是做榜样。
育儿先律己,优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的好榜样。
2、
这些天,各地高考成绩相继出炉,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武亦姝,再次闯入我们的视野。这次是源于她的高考成绩,考了613分(上海满分660分),将入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她的家庭教育被很多人好奇。
武亦姝,小时候的学习并不是很出色,在初中升入上海兰生复旦后,成绩还是垫底的。但说到她的“完美逆袭”,则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
武亦姝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律师,她爸爸每天下午4:30以后,就不再玩手机,专心陪伴孩子;而母亲,也是如此。
武亦姝现在的优秀,和父母的高度自律和耐心陪伴有很大的关系。
当家长用百分之百的坚持来做一件事,孩子能够看在眼里,并会效仿。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位爸爸每天都会陪伴孩子写作业,当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爸爸会拿自己需要看的书,安静地坐在一旁学习。
两人,互不打扰。
在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爸爸陆续考了好几个证,孩子的成绩也一直保持的不错。
武亦姝的父亲和陪伴孩子写作业的爸爸,都是在向孩子们展示“榜样的力量”、“影响的魅力。
榜样,并不需要刻意找,父母就是最好的。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接收到父母积极的态度和一往无前的坚持,自会学习。
3、
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着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2024-11-27 16:02 查看全文>
-
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特长没有特长,要成绩没有成绩,为什么作为父母我们付出很多,但是从孩子身上的表现来看,总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学校,教出来的孩子却千差万别。这些疑问总在我们心中盘旋,没有固定答案。其实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烦恼,但一定要因材施教,千万不要攀比,也不要用别人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
1、孩子情感认知的教育的问题
孩子也是有情感的,但不像成人那样复杂和丰富。孩子天真无邪,对于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父母对孩子情感认知教育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一种途径。
解决方法:父母对孩子情感认知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弘扬尊老爱幼的家风、家教,还有最常说的"孩子的父亲爱孩子的母亲是对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很多,但归根结底是要引导孩子做一个真善美的人,做一个懂得爱别人和关心别人的人。
2、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的问题
性格就是对人、对事在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我们都强调,一个人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要做一个有个性的人,但这里的个性应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其他人乐于接受的。
解决方法:一个人的性格有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所以,良好性格的塑造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要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前提是要了解孩子,这就要求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父母常常说孩子性格内向,孩子性格暴躁,孩子性格孤僻等等,其实造成孩子性格不好是有原因的,父母要改善孩子的性格,就要找到病根,然后对症下药。尽量多陪陪孩子,让孩子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多带孩子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多一些鼓励,帮助孩子建立克服自我的信心。
3、关于孩子的沉迷游戏
孩子具有好奇的心理,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孩子正在发育成长期,正是增长知识的最好时机,也是接受独立自理和锻炼的好机会,可是如今许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好奇,而失去许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解决方法:我们家长也要注意自己,当自己玩游戏时,要考虑孩子。你可以指导他,游戏是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不要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去击打他们,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家长的合理指导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4、没有时间观念
都说时间是金钱,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没有时间观念,那么长大之后,他将更加不重视时间,不能理解时间对自己生活的意义所在,当然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大多数人的工作效率都比较低,做事没有紧凑感。
解决方法: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先去给孩子渗透相关的时间观念,让其明白时间对自己的重要性。其次再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中,通过具体的方案来提升孩子的效率问题,例如说孩子晚上要写作业,正常是两个小时的量,那么我们就可以先帮助孩子分解目标,做出具体规划,先后各完成哪一项,然后具体分配的时间是多少,并且在相应的节点上做出提醒进而督促,以帮助孩子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5、青春叛逆
尤其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不仅不听家长的话,而且还会反驳家长的建议。叛逆的孩子现在并不在少数,而孩子之所以变得叛逆,是因为他们想要有存在感是其一,博得父母的关注是其二。
解决方法:家长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孩子多关注些,并耐心些,给他们最真挚的关怀,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爱,进而被感化。
6、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
这是很多青春期孩子都会出现的状态,这是因为家长总是用一种大人的眼光在看待孩子。其实当孩子长大后,他的自我意识已经非常突出了,他希望家长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大多数孩子是没有机会表达的,一旦表达自己的观点,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是在反抗,是不听话。所以,孩子自然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了。因为他知道交流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重新调整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心里把孩子当成孩子,但是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当作大人,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做家长的能为孩子们提供什么。这都是我们家长能够慢慢改进的地方。
2024-11-27 15:59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