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要多读书。家长一定要注意,从小就可以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习惯,孩子会慢慢发现书中的无限乐趣的。但如果家长错失了这个好时机,虽然不如多读书那么有效,但还是有着其他的,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方法的。
怎么样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1、全身心地投入阅读
阅读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读第一遍时,我们不要总考虑做题找答案,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阅读,理解内容,获取信息、把握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尤其在读文学作品时,最主要的是情感体验,是与作者交流,要用心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头脑中,重现以往的生活场景,激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审题者对文章内容的获得,都建立在仔细阅读、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因此所有的题目都一定是这个“本”的“末”,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2、用铅笔标画
为了提高效率,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边读边想,边看边画。给自然段标号,为重点段落的句子标号,找出重要的语句,在表示次序的词语前标出①②③等,都要用铅笔。
这样不但,有助于理解阅读材料,还不至于把卷面弄脏弄乱。审题时,题干上带引号的关键词语、括号里的说明,也一定用铅笔标出,这样可以抓住题目的重点。
3、要充分发掘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
要认真研究题干,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因为题干中,往往有重要的暗示作用,能体现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显示答题的阅读区间和答题方法。
特别是题干,上带引号的语句,把它当成一个固定的“集装箱”还原原文,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除了耐心读文之外,细心读体是最关键的。
4、速读与精读结合
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快速阅读、浏览;随后查看问题,带着问题再一次快速阅读,进行圈点勾画;最后锁定重点进行精读分析作答。这样乍一看很费时间,其实效率很高的,关键在于速度技巧的掌握。
在平时阅读练习时,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有了这一习惯,基本就能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5、不要脱离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6、日常阅读训练
即使读了很多书,阅读理解还是不会做,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
如果说,孩子已经读了相当多的书,那其实这个时候,再来增加阅读理解训练的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指日可待。
有一定的文学常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再来一点阅读技巧,日常阅读训练,坚持一两个月,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反之,只做题不阅读也是不行的。